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本局动态

晒亮点 展成效 谋新篇⑩| 广西药检院:技术支撑护航药品安全 科技赋能服务产业发展

2025-03-26 20:25     来源:药检院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晒亮点 展成效 谋新篇⑩

广西药检院:技术支撑护航药品安全 科技赋能服务产业发展

广西药检院以“加减乘除”四字诀,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药品高水平安全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从搭建国际交流平台、获批国家级科研平台,到开发前沿检测技术、完成重大监测任务,生动诠释了技术支撑护航药品安全,科技赋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巨大潜能和应用效果。

用“加法”做实制度保障

为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相继出台揭榜挂帅、科研绿色通道、科技奖励等制度,激活全院干部职工内生创新动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1项,在广西技术市场登记服务合同73项。在研科研项目4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9项、市厅级39项,聚焦中国—东盟中药(传统药)标准协调、高端药用蔗糖、1.2类创新药等领域开展研究,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深入企业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知识培训

用“减法”做优工作程序

依托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直线”与企业对接,“主动”发现问题,“平台赋能+产业孵化”快速输出,不打折扣、不饶弯路为30家企业解决78个技术难题,解答专业技术咨询约300人次,注册检验比法定时限缩短约10%,减环节、减时间、减程序,打造服务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开展海洋中药材质量标准检验研究工作

用“乘法”做强技术服务

在制度保障和工作程序“双重加持”下,加速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取得系列成效。其中,“曲咪新乳膏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实现4项专利转化,企业利润4800多万元,是广西向发达省份专利技术输出的典型案例。抢抓“人工智能+”机遇,携手南宁本土企业研发人工智能设备“机器人微生物检测样品制备平台”,获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认定为广西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参与编制《广西海洋中药材标准》,完成熊胆粉、眼镜蛇饮片标准修订工作,全力支持熊和眼镜蛇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与东盟各国在中药(传统药)领域建立长期友好交流合作机制,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完成1个中药材国际标准(ISO/TC 249)答辩任务,1名越南籍杰出青年科学家入桂驻院工作,全力推进中国—东盟合作基金项目,合力打造“中国—东盟药材质量交流平台”。与澳门方合作,签订“中药材跨境供应链数字化项目合作协议”,联合构建跨境电子交易供应链平台。

联合企业打造的机器人智慧实验室装备在2024年海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成果交流活动上展示

用“除法”做准服务监管

探索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利用AI、DNA等技术,自主开发风险物质高通量大数据筛查平台,可筛查非法添加、风险物质组分约一万种,在案件查办工作中发挥有力支撑,助力监管快速“清除”违法违规危害。完成中药材质量监测专项任务,发现掺伪、掺假等问题,警示加工生产乱象。国家化妆品抽检靶向率7.12%,排名全国第一。完成“非法添加依托咪酯”等案件查办的应急检验175批,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前哨作用。

文:陈淑贤   

图:侯心怡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