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广西日报:探访广西药检院中药民族药检验研究所——让壮瑶药走出深闺众人识

2025-02-24 10:25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广西日报 2025-02-24 007版

研究所技术人员查看广西海洋药材标本。 (广西药品检验研究院供图)


推开广西药品检验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标本馆的大门,一幅高2米、宽3.7米的壮锦图直击视野。令人惊叹的是,这幅艺术品的肌理中嵌入了鸡血藤、肉桂、附子等86种真实中药材。这座馆藏逾万份标本的宝库,既是广西7500余种中药资源的立体档案,也是民族医药现代化征程的缩影。

广西,凭借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了全国最丰富的中药资源谱系。如何将植物王国转化为产业高地,让千年壮瑶医药走出深山、接轨国际?记者深入广西药品检验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验研究所,探寻科技赋能传统医药的突围密码。

1 破局壮瑶药“有医无药”历史

走进中药民族药检验研究所质谱室,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正对药材进行分子图谱解析。“这项技术可精准鉴定药材成分,短时间内完成传统方法数周的工作量。”技术人员黄莉莉介绍,通过构建中药成分液质谱数据库,实验室可对保健品或中成药进行鉴别,如筛查出非法添加物,还可为执法机关查办案件提供关键证据。

“过去壮瑶寨行医,常面临方子在手、药材难寻、药性难定的困境。”广西药品检验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验研究所所长李丽莉的感慨,道出了民族医药发展的历史痛点。

自1953年组建以来,该实验室的科研团队踏遍八桂大地,完成超2000种壮瑶等药材的基原调查工作,协同完成广西特色壮瑶民族药质量标准体系系列研究,成果应用于整个医药产业链的环节。目前,中药民族药检验研究所有41名成员,实验室骨干团队平均年龄36岁,为中药民族药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1年,国家药监局发布第二批重点实验室名单,主要由中药民族药检验研究所建设的“中药材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通过认定,实现了广西国家级药品监管重点研究机构零的突破。李丽莉介绍,近年来,他们积极参与国家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如承担《中国药典》、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等品种起草、修订、复核工作;参与《广西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广西壮药质量标准》《广西瑶药材质量标准》《广西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等著作的编撰与出版工作,结束了壮药瑶药“有医无药”的历史。

中药民族药检验研究所还深入挖掘蛇类药用价值,目前已完成滑鼠蛇、眼镜王蛇、灰鼠蛇、铅色水蛇和眼镜蛇5种蛇类壮(瑶)药材质量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助推广西成为全国唯一推动人工繁育蛇类向药用转型的省区。

“我们依托中药民族药研究开发及智能制造产业化创新联合体,完成‘广西特色药材玉叶金花和滇桂艾纳香的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有力促进了桂林三金、广西万寿堂等产业链上药企名优品种的发展,产生显著的产业化经济效益。”广西药品检验研究院副院长罗轶表示,中药民族药检验研究所还开展广西道地药材罗汉果药典标准新增加工方式研究,推动罗汉果产地加工朝着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大步迈进。

2 深挖北部湾“蓝色药库”潜能

北部湾畔,天高海阔;向海经济,风生水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要充分利用沿海沿江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临港产业。

在中医药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攀升的当下,打好海洋牌,开发“蓝色药库”,无疑成为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释放蓝色新动能的关键之举。李丽莉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北部湾海域有明确药用价值的海洋药用生物超过700种,这一庞大的资源宝库,为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广西率先在全国系统开展海洋中药标准化工作,走在了行业前列。2024年7月,自治区药品监管局成立《广西海洋中药材标准》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加快编制广西海洋中药材/饮片质量标准,计划今年底前完成标准编制并颁布施行,全面推动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2月19日,中药民族药检验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对沙虫基因进行测序。“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复杂性远超陆生药材,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前提。”技术人员黄清泉指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基因图谱介绍。他表示,目前团队已经成功解析出部分海洋生物独特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为后续药品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据悉,中药民族药检验研究所正在对牡蛎、沙虫、海参、鲍鱼、虾壳等40个品种的海洋中药材开展标准化研究,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探索更多海洋药用生物的开发利用价值。

3 推动广西道地药材走出去

近期,越南中央药品检验院专家白氏莘异常忙碌。作为首批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项目的成员,她将于下月起在中药民族药检验研究所开展为期一年的进口药材质量研究,参与中越两国在药材质量研究领域的合作。

为加快中药高质量走出去的步伐,研究所积极参与西太区草药监管协调论坛组织的中药材国际标准协调事务,针对干姜、炮姜、苏木3个品种,开展了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及越南等国际标准的薄层方法对比及优化研究;完成了正骨水、云香精等78个中成药出口的注册检验工作。研究所还将进口药材检验时限从法定的20日大幅缩短至最短2个工作日,检验效率位居全国之首。

2023—2024年间,研究所团队赴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围绕中药领域展开深入交流,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李丽莉介绍,他们已与印度尼西亚国家药品和食品管理局初步达成加强传统药物领域交流合作意愿。柬埔寨相关部门也主动前来接洽,计划共同制定柬埔寨国家药典。

从中国食品药品质量监测技术成就奖、中国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到国家药品质量分析工作表现突出单位、检验组织和探索性研究工作突出单位……几十项国家级荣誉见证了实验室的初心。“我们要让广西中药民族药事业如南国榕树般根扎沃土、枝展云天。”广西药检院院长、中药民族药检验研究所学科带头人周嵩煜说。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陶昌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