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夏日的阳光格外明媚。走进甲坪村三牡屯养蚕大户覃永高家,连排的方格簇挂满了雪白的蚕茧,他和家人正井然有序地下簇分拣蚕茧。
甲坪村向来有种桑养蚕的传统,在了解到甲坪村独特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村民长期养蚕有一定种养殖技术和规模基础上,自治区药监局派驻南丹县驻村工作队队长唐文多次联系组织各级专家到村作技术指导,并组织研究科学利用后盾单位帮扶资金支持群众购买设备设施,积极发动群众适宜利用坡地种桑养蚕致富。去年在驻村第一书记刘立龙具体指导和帮助下,成立了桑蚕种养永高家庭农场。“有上级的鼓励和扶持,我们蚕农就更有信心了。我养蚕到今年有20个年头了,每年大概养9批,每批喂养18天左右就能收获蚕茧,每年养蚕收入达7万多元,南丹有专门的蚕茧收购站,时间短、效率高,还不愁销路,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覃永高一边忙碌一边乐呵呵地说道。
驻村工作队员到蚕农家指导高效率使用摘茧机
覃永高早在2004年进入甲坪村委工作时,村里就鼓励群众利用白裤瑶种桑养蚕传统发展特色桑蚕产业,并组织外出学习种桑养蚕经验。得益于县、乡各级的重视,覃永高利用学习到的养蚕经验逐步摸索。刚开始由于护理不到位,导致连续三年亏损,妻子和亲朋好友劝他放弃。但覃永高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甘心的拗劲,从桑树的种植、桑叶的采摘和清洗喂养、幼蚕的护理,每一个环节都付出百倍的细心、耐心和用心。功夫不负有心人,自2014年后,覃永高的桑蚕事业逐渐有了起色。
“作为一名村委委员,个人富不算富,大伙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这些年来,覃永高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根据瑶乡白裤瑶妇女制作百褶裙所需的蚕丝布需求,也养起了当地自己留种的金丝蚕,“本地的金丝蚕一斤卖30元至50元,一年只能养一批,主要销给本地白裤瑶妇女制作民族服饰所用,供不应求啊。”提起养蚕,覃永高脸上堆满笑容。2023年后盾帮扶单位自治区药监局从有限的乡村振兴衔接帮扶资金中拿出3.2万元,支持永高家庭农场和养殖户购买了脱茧机1台、上簇架1个,方格簇11520个。鼓励引导大家靠开垦边坡荒地来种桑养蚕,通过自己积极的劳动提高收入发家致富。在驻村工作队具体指导下,覃永高不仅扩大自己种桑养蚕种类和规模,还参与甲坪村家庭农场运营,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桑叶和养蚕,把自己种桑养蚕经验技术传授给乡亲们,避免乡亲们“走弯路”。如今,覃永高和乡亲们种桑养蚕的技术已经成熟,也不愁销路,在家门口就能创造“财富”,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滋润。
甲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立龙带领工作队到桑叶地查看桑叶长势
据甲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立龙介绍,村里像覃永高一样的养蚕大户还有10户。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甲坪村大力发展家庭农场,通过争取有关部门扶持养蚕专业设备、请农技专家传授养蚕技术等方式,发挥养蚕大户的示范作用,积极鼓励群众发展桑蚕产业,利用山坡荒地种植桑叶约350亩,带动含脱贫户监测户在内的群众65户参与种桑养蚕,户年均增收3万至7万元,全年养蚕总产值有280万元-300万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