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机关党建

从“城里干部”到“咱村里人”

2019-05-06 17:49     来源:机关党委
【字体: 打印

从“城里干部”到“咱村里人”


——记南丹县八圩乡老圩场村第一书记段玉林

    贫困发生率从49.77%下降到1.19%,这个远远低于3%国家脱贫标准的数字,在南丹县八圩瑶族乡老圩场村实现了。村里新修建的楼房,笔直的公路,村民们的笑脸……见证着段玉林在这片土地上付出的努力。

    舍小家顾大家 驻扎扶贫第一线

    2018年3月,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干部段玉林被选派到扶贫点南丹县八圩乡老圩场村担任“第一书记”。一边是城里相对轻松的工作、刚怀孕的妻子和一个6岁还需照顾的孩子,一边是组织的信任和瑶族同胞迫切渴望脱贫致富的期盼。没有丝毫犹豫,他背起行囊,进驻村屯,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什么,已经生了?”当孩子出生的喜讯通过电话传来时,段玉林正在村里忙着整理扶贫材料。原来,他妻子怕他担心,在午夜独自挺着大肚子坐着出租车到医院生产。此时,段玉林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见到家人。妻子的全力支持,坚定了他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的意志。

    改乡音长老茧 汗洒崎岖山路

    老圩场村是一个“十三五”深度贫困村,村民基本靠天吃饭。全村共有262户109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54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9.77%。

    为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段玉林在入村的第一天就开始入户调查。地处偏僻大山深处,老圩场村至今尚无车经过。他仅靠一辆旧摩托车往来县、乡、村及屯,一年间骑行里程达到8千多公里,双手也磨出茧来。

    作为河南人,语言交流成为段玉林与当地百姓交流的一大障碍。为了拉近与当地群众的距离,他决定一边进村入户走访,一边学习方言。不久,他可以熟练地用当地方言宣讲扶贫政策,和老百姓交流了。有了村民的信任,段玉林鼓足干劲,开展工作。他按照扶贫工作的要求,带领队员针对不同家庭的贫困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帮扶政策。

    找项目抓落实 产业助贫群众乐

    产业脱贫是致富的根本途径,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老圩场村发展的产业呢?

    在摸清老圩场村的基本情况后,段玉林积极向后盾单位汇报并争取支持,先后带领由乡领导、村干和经济能人组成的考察队外出实地考察产业发展。经过实地论证后,一致认为特种丝瓜适合该村的脱贫需求。

    为让项目落地,段玉林在后盾单位的支持下,联系爱心企业无偿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带领村民选地、整地、播种……每一环节他都不懈怠,最终,八亩多的化妆品用特种丝瓜成功种植,群众卖丝瓜赚到8.82万元,带动了贫困户劳动就业收入。该丝瓜种植示范点在该县脱贫攻坚中起到引领作用。

    强基础抓建设 打牢扶贫根基

    驻村以来,段玉林多方筹集资金,投入140万元对屯内道路进行硬化和损坏道路进行维修建设等。同时,对2018年11户危改户及1户脱贫户进行危房改造和改扩建缺口资金予以补助;投入资金4.6万元,对2户五保户饮用水箱予以购置,解决其饮水困难的问题。此外,还联系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为村小学捐赠价值13.3万元的物资。

    他通过争取后盾单位及爱心企业补助和鼓励外出务工等多种模式,完成老圩场村2018年贫困村脱贫摘帽攻坚任务,将该村的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49.77%降到了1.19%。

    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段玉林从“城里干部”转变到了“咱村里人”。如今,在他的带领下,老圩场村的人民群众正向着小康之路奔去。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