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机关党建

【回乡调研报告】巨变中的白裤瑶山村

自治区药监局驻南丹县八圩乡关西村第一书记 徐长斌

2019-03-19 10:28     来源:机关党委
【字体: 打印

       一条条蜿蜒曲折的水泥路像缠绕在美人腰间的玉带,把春雨朦胧的白裤瑶山村映衬得格外妖娆,这是2019年2月的乡村,春天已经来到,但大山深处的寒意并未见消退。外出打工的青年男女们回来了,平静的乡村顿时热闹起来,笑声、摩托声、汽车声充斥着在大山深处的每个角落。
       三年的脱贫攻坚使这个封闭的、贫困的、平静的瑶族山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基础设施变了。村村铺了水泥路,土坯房被消灭殆尽,主要的农田水利得到了整修。关西村原来通往南丹县和八圩乡弯弯曲曲的泥石山路,2017年在老路的基础上对路面进行硬化并且拓宽,提高了车辆通行能力和缩短行车时间,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与生活。从村公路通往14个自然屯的路,也在这两三年里铺了水泥,路面宽3.5米,目前只剩下一条未硬化的屯级路计划在今年修建。交通的便利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最直接的,山民们买了摩托车、汽车,与外界交往更加频繁,更加愿意外出务工、接受教育、做生意、甚至搬迁出来居住。
       生活环境变了。村子处在大石山区,政府将大部分地区纳入生态保护范围,每年给村屯集体进行经济补助,有效地保护了山区的植被。这些年开展的清洁乡村工作也在逐步进行,每个屯设1名清洁员,每月给50元的补贴虽然少了一点,但总还是起到督促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设有垃圾收集点,定期组织清理,偏远的地方进行定点掩埋。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在全面铺开,就在两年前山区里的大部分村民家没有专门的厕所,从没有使用过卫生纸,这些在我们看来是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条件,在乡村干部的大力推动下得到改变,由政府出资免费给村民修建环保厕所、带不锈钢水盆的石材厨柜,内部的卫生条件和环境极大变好,文明程度得到提高。
       生产生活条件变了。特困户、五保户有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兜底,生活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家人”的自然条件恶劣地方的农户都得到了易地搬迁安置,其他家中贫困的家庭可以享受危房改造政策,目前村里所有的泥土房都改造成砖混结构新房。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得到全面普及,贫困人口、少数民族群众参保费用享受百分之百或者部分的资金补贴,基本达到了免费医疗的水平,较好防止了因病致贫的发生。
       思想变了。接受教育的程度是决定一个家庭收入的关键因素,白裤瑶这一民族从原始状态直接进入现代社会也只是这一、二十年的事,在政府的大力宣传、引导和有力的工作措施下,适龄儿童全部进入了学校从学习普通话开始,接受现代文明的教育,年龄再大一些的在政府的资助下进入技术学校,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打下基础。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收到的效果是明显的,年青人更容易与社会交流、更愿意外出务工,结婚生育的年龄由原来的14、5岁推迟到18、9岁,生育的数量也有所下降。
       近些年来,尤其是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的政策之后,农村的物质和精神面貌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加快了落后地区的文明和现代化进程,缩小了与主流社会的差距。当然在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是共性困难也有带地域特点问题,例如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瓶颈问题。农民家庭要保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目前主要依赖两份收入:青壮年外出打工的收入、老人妇女留守务农养殖的收入。打工收入是家庭的支柱,务农养殖收入是微薄的,村中现在的贫困家庭主要集中在家中没有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在家务农养殖的收入维持一家生活是艰难的,只能靠山吃山。养殖牛、猪、鸡等能补贴一下家用,政府也给予鼓励为贫困户发放产业补贴,因此每家每户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但附近的自然资源只能允许维持小规模的生产。上规模的产业发展还需要具备资金、技术的能力,以及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这不是普通农户做的到的事情。
       由于党的好政策,落后山区很快摆脱贫困,但在巩固成果、发展致富的道路上仍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常抓不懈。针对收入提高慢,可以继续持续推进城镇化率,减少农村人口,在发展现代化农业、特色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附加值上下功夫,对贫困老弱人口多提供一点公益岗位,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输血,防止滋生等、靠、要等不良思想。加强教育的针对性,针对正在或完成义务教育青少年群体,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培养成高素质的蓝领工人或现代化农业人才,为以后就业、创业打下好的基础。加强计划生育政策宣传与管理,逐渐减少贫困人口的源头,体现社会公平等等。
       让我们一起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的要求,“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一起拼搏、一起奋斗。农村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要如期完成,还得咬定目标使劲干。”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